新闻资讯
EMC易倍中国建筑
发布时间:2023-06-27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  EMC易倍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,历史悠长,散步区域辽阔。在军事、政治及思想方面,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,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EMC易倍,仅有缓和之变迁,顺序之进展。直至最近半世纪,未受其他建筑之影响。数千年来无遽变之际,掺杂之象,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,随我民族足迹所至,树立文化标志,都会边疆,无论其为一郡之雄,或一村之僻,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所之所托,或为我国政治、国防、经济之所系,上至文化精神之重,下至服饰、车马、工艺,器用之细。

  长城——中国古代规模最宏大的防御工程。它与一般的城不同,整体不形成封闭式城圆。它的长度达数百里、数干里或上万里,故称为长城,又称长垣、长墙等。据文献记载,春秋时楚国最早筑长城长数百里,称“方城” ,在今河南方城县,北至邓县。战国时,齐、魏、燕、赵等国也相继兴筑。秦始皇以过去秦、赵、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作为基础,修葺增筑,成为西起临洮,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。秦以后直到明末,长城经过多次的修缮和增筑。而以明代修筑工程最大。明长城东起鸭绿江,西达嘉峪关,全长约14700里。现在保存下来的长城,大部分是明朝遗物。长城由城堡(城) 、关隘、烽火台(曾称亭候、烽火、烟墩等) 、城墙等建筑物组成。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列出的山海关、八达岭和嘉峪关三处长城地段是长城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。

  紫禁城宫殿——明清北京城内中部,从明永乐十九年(1421),直至清末(1911),是明、清两朝的皇宫。古代皇宫是禁地,又有紫微垣为天帝所居的神话,故称宫成为紫禁城。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巨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。1925年在此建故宫博物院后,通称故宫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紫禁城所在位置是元大都城宫殿的前部。明太祖时拆毁元宫。明成祖朱棣登位后,于永乐四年(1406)决定筹建北京宫殿。永乐五年开始征调工匠预制构件,于永乐十五年正式开工,十八年建成宫殿、坛庙,十九年自南京迁都北京。主持筹建的匠师有蔡信、陆祥、杨青等。正式开工后,工程由蒯祥主持。紫禁城采取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,按使用功能分区,依用途和重要程度有等差。有节奏地安排建筑群的体量和空间形式,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布局的最高水平。

  避暑山庄——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。建于清代,又称热河行宫、承德离宫,位于河北承德。承德地处长城内外交通要冲,清朝开国后,皇帝每年都到木兰围场(在今河北省国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)行围狩猎。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 康熙四十七年初具规模。扩建从乾隆十六年(1751)一直持续到乾隆五十五年。清朝历代皇帝每逢夏季到此避暑和处理政务,因此这里成为了第二政治中心。清末国势式微,山庄日益衰废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设立管理机构,进行整顿修葺。承德位于群山环抱之中,有滦河、武烈河流过,峰峦重叠EMC易倍,林木葱郁,盛夏凉爽宜人。避暑山庄占地564公顷。山庄内有康熙用四字题名的36景和乾隆用三字题名的36景。这些风景博采中国各地风景园林艺术风格,使山庄成为各地胜迹的缩影。山庄可分为宫殿区、湖区、平原区和山区。其中山岳约占全园面积4/5,平原占1/5。平原中湖泊占面积的一半,主要由热河泉汇聚而成。山庄创造了山、水、建筑浑然一体而又富于变化的园林,其布局立意、造园手法在中国古代营苑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宫殿区避暑山庄的布局运用了“前宫后苑” 的传统手法。宫殿区位于山庄南端,包括正宫、松鹤斋、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。正宫在宫殿区西侧,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所在EMC易倍。按“前朝后寝”的形制,由九进院落组成。布局严整,建筑外形简朴,装修淡雅。全组建筑基座低矮,梁枋不施彩画,屋顶不用流璃,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。松鹤斋在正宫之东,由七进院落组成,庭中古松耸峙,环境清幽。万壑松风为松鹤斋最后一进院落, 是乾隆幼时读书处。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,以回廊相连,赋有南方园林建筑特色。东宫在松鹤斋之东,已毁于火,除卷阿胜境殿已修复外,其余仅存基址。湖区是山庄风景的重点。位于宫殿区之北,为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、意趣不同的湖面,用长堤、小桥、曲径纵横相连。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,园中有园,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。山庄72景,有31景在湖区。在较大的岛屿或地段,布置了严谨四合院式的封闭空间,如“月色江声”、“如意洲” 。这里是皇帝宴饮和会客的地方。在较小的岛屿或地段,则结合地势布置楼阁,如金山、烟雨楼等。湖泊区许多景点都具有江南园林特征;但建筑本身又是北方形式,叠石也以北方青石为主,这些都与浑厚的自然景色和谐统一,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。 整个湖区为远山近岭所环抱,园内山岭屏列于西北部,园外东南部形状奇特的磬锤峰、罗汉山、僧冠峰,隔武烈河与山庄相望。承德外八庙中的普宁寺,普乐寺、安远庙隐现于群峰之中。这种借景手法,增加景物层次,使湖区景观更为丰富多彩。平原区湖区北岸分布“莺啭界木”等四座亭,是湖区与平原区的过渡,又是欣赏湖光山色的佳处。其北为辽阔的平原区,过去古木参天,碧草如菌;草丛中驯鹿成群,野免出没,煞似草原风光。试马埭曾是表演捧跤、进行赛马的地方。万树园原为蒙古牧马场,乾隆时在此搭建蒙古包,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。平原西侧山脚下坐落着的文津阁,按照宁波天一阁布局修建,曾珍藏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和《四库全书》各一部。山区山庄西北部,自南向北山峦起伏,松云峡、梨树峪、松林峪、榛子峪等通往山区。这里原有很多园林建筑和大小寺院,均已损毁。现存“锤峰落照”、“南山积雪” 和“四布云山”三亭系后来修复,三亭扼守山庄的北,西北、西三面山区。随地势增高,视野不断扩大,不仅可俯瞰湖区景色,且与园外远山呼应。每当夕阳西下,从“锤峰落照可直望落日余晖中高耸的磬锤峰;至若冬雪初霁,从“南山积雪”可远眺雪中起伏的南部群山;而从“四面云山”则可在淡云薄雾中一览周围崇山峻岭,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构成情趣各异的壮丽画图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  阿房宫——中国秦代的宫殿建筑,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约15公里的阿房村。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,秦始皇嬴政以咸阳旧宫规模狭小,于始皇帝三十五年(公元前212) 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中建造宏大的宫殿建筑群——“朝宫” 。秦始皇在位时仅修建了前殿,名“阿房”。秦始皇死后,秦二世胡亥仍继续修建,工程未完而秦已亡。项羽军入关中时,阿房宫被焚毁。据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记载:“先作前殿阿房,东西五百步,南北五十丈,上可以坐万人,下可以建五丈旗。周驰为阁道,自殿下直抵南山。表南山之巅以为阙。为复道,自阿房渡渭,属之咸阳,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。”可知阿房曾不仅规模异常宏大,从整体规划构图方面把数十公里外的天然地形“南山之藏”也组织进去,气魄宏伟,反映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。今阿房村西南有长方形巨大的夯土台,东西绵亘长约1000余米,南北宽约500米,后部残高7~8米,台上北部留有秦代瓦残片,是阿房宫建筑遗迹。

  麦积山石窟——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,是规模宏大的石窟群。始凿于后秦(384~417) ,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陈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千余年间均有凿建或修葺。麦积山石窟创建年代较早,遗存北魏、北周时期的窟龛较多(约占一半以上),对研究石窟艺术逐渐中国化的演变过程,具有重要的意义EMC易倍。由于地震,崖面中部塌毁。石窟分为东西两部分。现存洞窟194个,东崖54个,西崖140个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崖阁式巨型洞窟是麦积山石窟典型的窟型,其主要特征是在佛龛外凿仿木构柱廊,构成殿堂形的外观。东崖最高处称为“七佛阁”的4号窟就是这种洞窟。七佛阁的形式同四川东汉崖墓相似,推测它们之间可能有些渊源关系。4号窟宽31.7米,高15米,进深(残留) 13米。上凿单檐庑殿式顶,窟的前部当出廊子,前有8根六角形石柱,下为覆盆式莲花柱础,柱上有大斗。窟的后部并列7龛,均为平面方形,盘顶四面坡,顶正中雕一莲花。其他形式的窟一般规模较小(约10平方米左右)。窟型有方形平顶窟、方形四角攒尖窟、马蹄形穹窿顶窟等。

  嵩岳寺塔——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约6公里的嵩山南麓,建于北魏正光四年(523),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砖塔(见塔),平面为十二边形,也是中国现存古塔中的孤例。塔身稳重,轮廓柔和,比例匀称,外形刚健而秀丽。特别是采用了砖壁空心筒体结构,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1961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嵩岳寺原为北魏宣武帝的一处离宫,孝明帝正光元年舍为佛寺,名闲居寺。隋仁寿二年(602),改名为嵩岳寺。现除砖塔仍巍然屹立外,只剩下清代建造的简陋山门和几座殿宇。嵩岳寺塔高40米。砖础塔壁厚2.45米。塔室底层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面均有入口,直接进入塔心内室。内室除底层为正十二边形,往上直到顶部均为正八边形直井式,中间用木楼板分隔为十层。全塔分为塔身、塔檐、塔刹三部分。外形轮廓有柔和收分,呈略凸形曲线。塔身部分建于低矮简朴的台基上,用挑出的砖础叠涩分隔为上下两段。上段比下段稍大。在四个正面上有贯通上下两段的门洞,门洞上部半圆形拱券面做成浮雕式火焰形券。下段除门洞外其余八面都是平光的砖面。塔身上段的非正向八个面上,各砌出一个壁龛,龛座隐起两个壶门,内嵌砖雕摒子,造型古朴。在上段塔身的各转角上,还有砖彻八角形倚柱。桂下有雕砖莲瓣形柱础,柱头有砖雕的火焰和垂莲EMC易倍。塔檐部分位于塔身之上,十五层密接,用叠涩做成。每层檐之间的每面塔壁砌出门形和窗形,只开了七个真正的门洞,作为塔上部的采光口。至于塔身的外部色彩,据残存的石灰面分析,原为白色。塔刹用砖石砚成,其做法是在简单的台座上置覆钵、束腰和仰莲,上面安相轮七重和宝珠一枚。